影響創面愈合的局部因素
日期:2013-08-29
1 創面的局部處理措施
不適當的局部處理措施將極大地影響創面的愈合。因此,對專業護理人員來說,了解創面愈合的病理生理,清楚各種因素對愈合過程的影響,掌握不同種類創面護理產品的特點與作用機制,對選擇合理的局部護理方案至關重要。同時,良好的個人衛生以及生活環境,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也非常重要。因此,臨床護理實踐中,必須強調每一處創面需要個性化對待。
2 創面的濕度與溫度
傳統的觀點認為保持創面干燥可以預防創面感染,因此臨床實踐中常常盡可能地使創面干燥。然而,1962年Winter博士在動物(豬)實驗中證實了創面在濕性環境下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環境快一倍。隨后Hinman(1963)博士在人體創面上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從而產生一種全新的愈合理論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新的創面護理用敷料 ----- 濕性愈合理論和閉合性敷料。(見后專述)
同樣,Lock(1979)證實保持創面局部溫度接近或者恒定在正常的37℃時,細胞的有絲分裂速度增加108%。傳統創面護理是頻繁更換敷料和用冷溶液沖洗創面,這樣常常是局部溫度比正常體溫低2-5℃,從而阻礙創面的愈合過程(Johnson, 1988)。
3 局部血液供應狀態
血液供應不足會導致組織細胞再生時所需的營養供給不夠。從而阻礙創面愈合進程。引起局部血液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壓力、摩擦力以及剪切力增加,如褥瘡的形成。另外,局部血管的炎癥而引致的血栓形成或者小動脈硬化而致的血管變窄,也會產生同樣的后果,如下肢靜脈性潰瘍和糖尿病性足潰瘍。
吸煙也會導致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障礙,這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① 尼古丁(Nicotine)作用于小動脈管壁的平滑肌,使血流減慢;
② 吸入的一氧化碳會競爭性地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影響外周組織的氧供給。
4 創面異物
任何異物殘留在創面都會阻礙愈合過程。這些異物包括:
壞死組織細胞碎片
外科縫線
外界顆粒性物質如灰塵、毛發或者其他物體
創面敷料殘留物如紗布纖維
細菌
因此對難以愈合的所有創面都有必要進行檢查以排除異物的可能,如采用X-線照射等。在清洗創面時,一方面要完全徹底,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殘留異物和對創面有損害的溶液。一般情況下,以生理鹽水最為合適。
5 創面感染
創面常常會被細菌等微生物污染,但不一定會導致感染(Smith, 1983)。正常皮膚有一些正常菌叢生長,當形成創面時,這些正常菌叢就會移行至創面。如果條件成熟且機體抵抗力下降,則會引致感染。
盡管說炎癥反應是創面愈合的基礎,但過度的炎癥反應卻會引致局部組織細胞的壞死,而壞死的組織是阻礙創面愈合的因素,而且如果不及時控制可能還會導致全身性感染,這樣會更加重創面愈合的難度,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需要判別創面是否感染,下面體征常提示創面出現感染的可能:
創面局部出現紅、腫、痛
滲出物量及形狀突然發生改變,后者伴有明顯的異味
患者出現發熱
外周血白細胞升高
肉芽組織生長突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