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來促進創面愈合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
日期:2013-08-29
創作負壓引流套裝,采用高分子醫用海綿作為負壓引流管和創面間的中介,創面用生物半透性膜封閉,在負壓吸引機作用下形成一個密閉的引流系統。負壓治療時,負壓能將創面的滲出物及時的吸引掉,且可以3—10天換一次藥,具有創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更換敷料次數少、抗菌藥物使用少、降低醫藥費用等特點,能使急性創傷的愈合時間加快60%以上,慢性創面的愈合速度時間加快2—3倍,減少醫藥費用38%。
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是指用內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來覆蓋或填充皮膚、軟組織缺損的創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對之進行封閉,使其成為一個密閉空間,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負壓源,通過可控制的負壓來促進創面愈合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
清創復位+外固定架固定骨折,VSD技術處理傷肢創面,后期行植皮或皮瓣移植術。
首先行嚴格的清創,用碘伏浸泡受創組織15 min以上可降低感染率。清創后利用原開放傷口或必要時結合有限切開復位骨折塊。對于閉合骨折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手法復位,外固定架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針與骨折線的距離為2 cm為宜,在每個主骨內針距應盡量大。不夠充分穩定的外固定架可加針固定,每個主骨內可2~3枚外固定針(4~6皮質)固定。術中應十分注意對軟組織的保護,力爭少剝離或不剝離并最大限度地保護軟組織的血運。
再根據創面大小選擇型號合適的VSD連接2根負壓引流管的多孔隙海綿狀護創材料,邊緣與皮膚縫合固定數針,外部用透性生物膜粘貼覆蓋,將創面及護創材料完全封閉;負壓引流管的另一段若為多根,用連接管合并成一個出口,與負壓吸引裝置連接,調節負壓范圍為16.6~59.85kPa(125~450mmHg)左右,檢查護創材料是否漏氣,若漏氣繼續用透性生物膜粘貼封閉;使用中心負壓源裝置吸引;若吸引過程中官腔堵塞,可拔開引流管,用慶大霉素鹽水沖洗,然后繼續吸引[2]。持續吸引7~10d后拆除VSD裝置。待創面肉芽組織生長新鮮,觸之易出血,創面較封閉前縮小,感染控制,壞死物較術前減少,再行植皮術或皮瓣移植術。術后常規應用理療及抗感染治療,抬高患肢及消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