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引流技術治療面頸部蜂窩織炎的護理
日期:2013-08-29
1 術前護理
1.1 嚴密監測病情變化,防止并發癥發生 面頸部蜂窩織炎患者常因大量毒素產生并被吸收入血,出現全身中毒癥狀,應q 2 h監測生命體征、神志情況,同時監測血象、電解質及全身情況,警惕膿毒血癥的發生。
1.2 保持呼吸道通暢 面頸部蜂窩織炎患者常因局部組織發生硬皮樣變化而對氣管造成壓迫,限制呼吸運動而導致患者發生窒息。患者應床頭抬高位休息;床邊備氣管切開包、負壓引流、氧氣;氧飽和度監測;向家屬及患者宣教窒息的癥狀、體征。
1.3 心理護理 患者文化水平低;對持續的高熱,反復的面頸部感染,疾病帶來的張口、吞咽不適以及潛在的并發癥存在緊張、恐懼心理;同時對該手術治療方式及疾病預后缺乏認識,存在擔心、顧慮情緒;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目的、方法及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緩解心理壓力,獲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確保治療成功。
1.4 術前準備 術前1天按醫囑進行常規術前準備。
2 術后護理
2.1 術后觀察與處理 注意觀察體溫、脈搏、創緣皮膚情況。
2.2 保持有效的持續負壓引流 保持有效負壓是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成敗的關鍵,持續高負壓是負壓封閉引流的重要特點,負壓的高低和有無中斷直接影響到引流效果,一般把負壓維持在60~80 kPa[4],提供一個高效的引流效果。每次換負壓瓶里的引流液時,必須用雙血管鉗左右交叉夾住傷口引流管,然后接負壓瓶,調好中心負壓后才松開止血鉗,防止漏氣。當負壓低于20 kPa時引流效果差,如果癟陷的Vacuseal恢復原狀,薄膜下出現積液,提示負壓失效,應立即處理[5]。當負壓失效時應立即查找原因,報告醫生,必要時重新置入引流裝置。
2.3 引流管的護理 密切觀察引流管的暢通情況,若創面敷料隆起,或創面上的PVA泡沫出現有漬斑,觸摸沒有硬實感或減弱等,則提示引流管有堵塞或連接管扭曲的可能,應立即處理并始終保持引流管暢通,如有小血塊或血痂堵塞管道時,可用滅菌注射液10~20 ml沖洗抽吸管道,但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若仍不能解決問題,則立即在有效的麻醉下更換引流物。若引流液量突然減少,揭除粘貼薄膜后,中心負壓不下降或消失,時要立即更換引流。
2.4 創面的觀察與護理 應用VSD不需每天換藥,一次封閉可以保持有效引流5~7天,可減輕患者痛苦,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護工作量,護理方便。應盡量避免薄膜下積液,如果癟陷表示有效,如果恢復原狀表明膜下積液,負壓失效,定期檢查各接口是否松動,給予調整。皮膚粘貼薄膜時避免過度牽拉及反復粘貼,預防張力性水泡的發生。
2.5 取皮、受皮區創面的觀察與護理 腹部取皮區采用對位減張縫合,無菌敷料覆蓋創面,術后應觀察敷料滲血情況,無特殊情況下術后2周更換敷料[7]。將腹部所取皮片制成薄中厚網狀皮片植于右頸部創面,用醫用泡沫剪成創面大小形狀后置于創面上,薄膜封閉后負壓加壓皮片。術后密切觀察受皮區滲血情況、皮膚顏色、負壓加壓引流效果。
2.6 預防感染 為了預防感染,同時必須按醫囑準時準確使用抗生素。
2.7 營養的觀察與護理 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以促進創面內肉芽組織的生長,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 小結
患者經3次面頸部膿腫切排清創+封閉負壓吸引,一次面頸部創面清創+取植皮術治療后感染創面的壞死組織得到徹底清除,有效地控制了全身感染,創區皮片存活,愈合良好,無并發癥發生,治愈后出院。
VSD應用于嚴重的軟組織感染創面,它使感染的創面得到有效的覆蓋和保護,降低再污染的危險;持續負壓吸引能及時清除壞死組織,改善局部微循環,刺激肉芽生長:VSD還有利于消滅死腔,縮小創面;它的透明薄膜還有利于創面的觀察。所以應用VSD技術治療面頸部蜂窩織炎的大面積感染創面,可以及時清除壞死組織,有效地控制感染,防止膿毒血癥的發生,同時能縮短創面愈合時間,減少并發癥。護理方面,VSD精密封閉和維持負壓狀態極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關鍵。在護理工作中加強創面觀察和負壓裝置管理,保持引流裝置通暢,維持有效負壓,才能保證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