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引流技術應用于肛瘺術
日期:2013-08-29
創面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acuum-assisted Closure,簡稱VAC)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創面治療新技術,由德國外科醫生Fleischmann首創,并在其后進一步的實驗和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VAC療法對慢性、亞急性和急性傷口的治療均效果顯著。目前,VAC已被廣泛應用于感染創面和慢性創面,如壓瘡,糖尿病性潰瘍等幾乎所有種類創面的臨床治療,但將創面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應用于治療肛瘺手術后切口的研究暫未見報道。肛瘺是肛腸科常見病,以手術治療為主,尤其對于高位復雜性肛瘺,術后創面大而深,創面滲液多,換藥時患者疼痛劇烈,術后引流不暢,大便造成切口污染,導致切口愈合時間長,復發率高。
有何優缺點?手術多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沿下頜角的外斜線走向切開口內黏膜長7-8cm,并切開骨膜,從骨膜下剝離達下頜角(在操作過程中必須慎勿損傷局部的主要血管、神經組織);用J型骨膜剝離子將下頜角內側附著的翼內肌做適度的剝離。至可以清楚窺見下頜骨以下頜角為中心的骨部后,即可施行截骨。截骨的要求與口外法同,如行左右雙側截骨時,注意兩側的對稱。將截骨
面挫平,用骨蠟止血后沖洗傷口,確認止血完善后置入負壓引流管,縫合黏膜切口。
口內法的優點是術后無疤痕,但由于手術野狹小,操作困難,需要特殊器械,對手術者的技術要求也很高,還可能發生如下并發癥:面神經損傷、面動靜脈損傷、腮腺導管損傷、腮腺區腫脹、感染、術后張口困難等。